
圖 大會現場

圖 小組討論
為總結學校2019年以來本科教育教學所取得的成績,分析研判面臨的形勢和挑戰,部署下一階段本科教育教學內涵建設主要任務,10月28日-29日,南寧學院第四屆教學科研工作大會在圖書館報告廳召開。黨委書記劉彪,校長李棟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覃存民,副校長陳雄章、李陶深、龔擊,第四屆教學科研工作大會代表,全體科級以上人員、輔導員、教學管理人員參加了大會。大會由劉彪書記主持。
本屆大會的主題是:擁抱新時代,邁向新征程,加強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內涵建設,構建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大會在全體起立奏唱激揚奮進的校歌《錦繡前程 充滿陽光》中拉開序幕。
會上,陳雄章副校長作第四屆教學科研大會工作報告。報告對2019年以來的教學科研工作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兩年多來,學校以迎評促建為契機,應用型教育教學建設成效初顯,主要體現在:一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落實。學校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三全育人綜合體系持續完善,招生就業兩旺,連續八年獲評“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先進單位”。二是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初現成效。師生在各類學科大賽上捷報頻傳,2019年來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累計獲得國賽銀獎4項。三是教師發展成長扎實有效。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服務能力、實踐動手能力等基本能力明顯提升,董艷老師獲評“全國優秀教師”。四是科研服務穩步推進?,F建設有教育部2020年智能制造領域中外人才交流培養基地產學研平臺、廣西中國-東盟綜合交通國際聯合重點實驗室等部省部級科研平臺。五是合作辦學顯著深入。學校與中興通訊、科大訊飛、原廣西質監局、高博教育集團等單位共建4個產業學院。六是社會影響力明顯提升。兩年來,先后有40所區內外高校到校參觀考察應用型高校建設。新華社、《中國教育報》、廣西電視臺、廣西日報等主流媒體多次報道推介學校辦學理念與產教融合辦學特色。
報告充分肯定了學校教學科研取得的可喜成績,同時也客觀地指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對一下階段學校加強內涵建設作了周密部署。報告強調要認清新形勢,把握新要求、瞄準新目標,將應用型高校推上新臺階、新水平:一是要明確本科教育教學內涵建設的主題與行動主線;二是明確本科教育教學內涵建設的發展目標;三是明確本科教育教學內涵建設的主要抓手。要以強化立德樹人、強化應用型辦學定位落地實施、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提升、強化開放合作辦學能力提升、強化服務發展能力與水平提升、強化內涵建設保障能力提升、強化特色發展、強化改革創新“八個強化”為抓手,努力建設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提升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會上,與會代表分為6個小組,對《擁抱新時代 邁向新征程 努力建設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主報告、《南寧學院關于加強本科教育教學內涵建設的決定》主文件及《南寧學院教師工作量額定標準及計算辦法》《南寧學院教學工作獎勵辦法》《南寧學院科研基金管理辦法》《南寧學院不孤榮譽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南寧學院高等學校教師系列高、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條件》《南寧學院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培育點建設實施辦法》6個子文件等進行了充分討論,各組代表對討論意見進行了反饋。討論主要圍繞師資培養、實訓條件、科研激勵、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等方面,特別對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提升,如何更好做到待遇留人、平臺留人、感情留人方面的問題,從加大培養力度、搭建平臺條件、鼓勵技能提升、提高待遇關懷等方面給出了中肯建議。
李棟學校長在會上作講話。他從更高的臺階和水平、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更高的站位和視角、更高的收入和貢獻,更高的投入與效益,更高的自覺和自律,更高的效率和效能共“七個更高”闡釋了高質量發展的含義,為與會教職工更好地理解高質量發展做了很好的闡述。
李棟學校長從辦學競爭激烈、教育產業的呼喚、廣大人民的期盼、所有職工的追求四個方面闡明了學校在新的發展時期為什么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他指出了高質量發展道路,加強內涵建設是學校的必然選擇。
對學校今后走高質量發展內涵建設道路,李棟學提出明確目標和路徑,著重強調了“五個堅持,十個要有”。第一,要堅持高舉質量大旗,要有文化自覺和行動自覺。第二,要堅持教學科研中心地位、應用型定位、產教融合道路,要有定力和本領。第三,要堅持系統謀劃、系統設計、系統推進,要有協調與協作。第四,要堅持簡政放權、清除束綁、釋放活力,要有膽色和擔當。第五,要堅持集體利益永遠高于個人利益,要有大局和大氣。
劉彪書記在總結講話中對落實本屆大會精神及下階段的教學科研工作提出三點工作要求:一要統一思想認識,堅持并保障教學科研中心地位;二要統籌推進,大會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地落實;三要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聚焦教學科研的良好氛圍。
本屆大會既是一次教學科研工作大會,更是一次激發教學科研活力、提升教育質量的動員大會。大會總結了成績,理清了思路,明確了任務,振奮了精神,對全校教職工凝心聚力、把握機遇,進一步增強了全體教師立德樹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內涵建設,構建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貢獻新的智慧和力量。
(通訊員 黃鼎芹/文 南寧學院/圖 編輯 陳周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