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借鑒先進經驗、拓寬發展思路,推動南寧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近日,南寧市文廣旅局、南寧威寧集團考察團一行赴武漢與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漢文旅集團開展座談交流,雙方圍繞夜經濟打造、體育賽事運營、文旅資源整合、演藝產業發展等內容進行研討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合作共識,共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南寧威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巧瑛,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產業發展處二級調研員萬勇,南寧市文廣旅局產業發展科科長趙穎,武漢文旅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潘旭,武漢文旅集團副總經理、武漢演藝集團董事長趙樂軍以及南寧文旅集團、南寧大地飛歌集團相關負責人參加座談交流。
行業標桿分享:武漢文旅的創新實踐與轉型密碼
作為行業標桿,武漢文旅集團深耕文化、旅游、體育、園區、商業五大領域,在資源整合、產業創新、品牌打造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打造了多個現象級文旅IP,其發展模式頗具借鑒意義。
座談中,潘旭詳細拆解了武漢文旅集團“雙轉型”發展戰略:從平臺化向產業化深耕、從產品運營向品牌延伸,成功孵化出《夜上黃鶴樓》《知音號》等全國知名文旅IP,構建起涵蓋沉浸式演藝、精品體育賽事、文化創意園區的多元產業生態。其中,《夜上黃鶴樓》以光影技術激活千年名樓,《知音號》以沉浸式戲劇還原老武漢風情,成為外地游客打卡武漢的“必選項”。
趙樂軍介紹,集團聚焦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等核心演藝載體重點布局,同步聯動票務等內部資源推出系列優惠舉措,并已成功構建“引流—留客—消費轉化”的一體化閉環運營模式,實現演藝價值與文旅消費的雙向賦能。
在體育賽事運營領域,武漢文旅集團同樣成績亮眼。武漢馬拉松、渡江節等品牌活動成為城市名片,形成了“大眾體育普及+精英賽事引流”的成熟運營模式,既帶動了體育消費,又提升了城市影響力。值得關注的是,其在資源整合方面的“破局之道”——通過與多部門協同聯動、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成功將黃鶴樓等核心文旅資源納入集團運營體系,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南寧實踐分享:立足稟賦,蓄力文旅升級新動能
南寧威寧集團一行對武漢文旅集團的創新實踐與豐碩成果表示贊賞,并結合南寧文旅發展特色,詳細介紹了集團文旅板塊現狀與未來規劃。
作為全國知名的“夜生活之都”,南寧坐擁冬季溫暖宜人、夏季舒爽宜居的獨特氣候稟賦,為夜經濟發展賦予了天然動能。南寧威寧集團作為南寧市打造全域文旅產業的重要平臺,正聚焦特色街區夜經濟提質升級,加速從“場館租賃服務商”向“專業體育賽事運營商”轉型,在“演藝+體育”融合發展領域已初顯成效,通過深化旗下邕州古城、重點文旅場館與精品演藝活動的多維聯動,讓夜間消費活力持續迸發。旗下三街兩巷2024年累計接待市民游客超1700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約 7000萬元,帶動城市旅游消費近6億元,有效釋放夜間消費潛力。在演藝賽事運營方面,規模穩步擴張,引進演唱會數量由2023 年的16場增至2024年的28場,2025年將力爭突破30 場,在持續擴容中積累了扎實的專業運營經驗。
此次交流中,南寧威寧集團圍繞夜經濟項目聯動賦能、文旅資源整合機制構建、體育賽事IP 孵化打造、演藝產業全鏈條升級等內容,與武漢文旅集團展開精準對接,重點學習其成熟運營模式與創新思路。
深度對話:精準對接,共繪合作藍圖
座談現場,雙方就文旅項目投資運營、政策支持落地、品牌IP 孵化等具體問題展開“干貨滿滿的”經驗交流。武漢文旅集團毫無保留地分享了在沉浸式演藝項目投資管控、燈光秀運維成本優化、政企協同推進項目落地等方面的實戰經驗,并強調文旅項目要立足本土文化底蘊,堅持市場導向,通過模式創新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劉巧瑛表示,武漢文旅集團的成功實踐為南寧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了寶貴借鑒,下一步,集團將結合南寧資源稟賦,在夜游項目升級、體育賽事品牌培育、文旅產業鏈完善等方面積極探索,推動本地文旅產業實現新飛躍。
此次座談不僅是一次“取經之旅”,更搭建了兩地文旅產業合作的橋梁。雙方均表示,將以此次交流為契機,持續加強溝通對接,在文旅項目聯合開發、品牌聯合推廣、產業經驗互鑒等方面開展更多實質性合作,攜手助力全國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圖文/韋莉莉)